连续蝉联第一,滁州跑出发展“加速度”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皖东儿女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在经济运行评议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的基础上,又抖擞精神、摩拳擦掌,向着全年“满堂红”的目标冲刺

2022-11-01 文章作者:来源:滁州在线


航拍的中新苏滁高新区。 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今年前三季度,滁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从“开门红”迈向“季季红”到冲刺“满堂红”,全市上下正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抓实抓细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寝食难安、只争朝夕的蓬勃干劲,奋战四季度、决胜收官战,努力以实干实绩实效书写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分答卷。

深秋的皖东大地,绚烂多彩。春耕,夏耘,秋收,这是收获的季节,也酝酿着新的希望。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5.4亿元,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1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5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居全省第1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速居全省第1位……这是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滁州答卷”。

今年以来,面对反复起伏的疫情冲击、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经济的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抢抓“开门红”、迈向“季季红”、冲刺“全年红”,在困难考验中顶压前行,经济运行评议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评议连续两个季度全省第一、暖民心行动满意度居全省第一,全市经济“稳”的基础持续夯实,“进”的动能加快蓄集。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滁州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决心,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力促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用满意的“民生答卷”绘制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图景,用暖人的“民生温度”标注这座城市的“幸福刻度”,让为民服务可及、惠民温度可感,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切地感受亭好滁州、幸福滁州魅力所在。

中流击水时,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滁州上下凝聚共识,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做就做一流

当前,你追我赶的区域竞争中,各地市抓招商、拼项目的竞争态势愈发激烈。滁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增动能、稳经济的第一战场,立足良好的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以虎口夺食之势拼抢大项目、好项目,源源不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7月1日上午,作为我市第三批百亿级重大项目之一的中润新能源(滁州)有限公司16GW大尺寸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开工,总投资105亿元的这一项目建成投产后,最终将形成超过4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规模。该项目是琅琊区首个百亿级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光伏项目,从签约到正式开工用时不到2个月,刷新了“琅琊速度”。

同一天,2022年第三批全市重大项目开工,93个项目总投资7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74个,总投资451亿元。百亿级项目有龙源昆宇新能源、天合储能电池、中润高效光伏电池、尚德光伏组件。

“上半年,滁州延续了一季度的好势头,经济运行评议蝉联全省第一,信访形势总体平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还有一些短板不足,决不能盲目乐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拼抢状态、冲锋姿态,努力把各项工作都干成一流、做到极致。”7月5日,全市二季度招商引资“三看三比”巡回检查现场会上,市委书记许继伟特别强调,三季度是决定全年发展走势的关键节点,要决战“季季红”、拼出“满堂红”,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争先进位。

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稳增长、促发展。我市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主抓手,扎实推进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按下有效投资的“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筑牢稳增长的“压舱石”。

瞄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各类招商引资对接活动,市领导高位推进80余次,拜访企业200余家,各县(市、区)和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5天,拜访企业300多家;全市40个县干招商小组共外出招商670余天,在滁接待1300余天,接待客商800多批次。日益浓厚的招商氛围,既保持了高频出征态势,又提高了招引效果。

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388个,项目总投资1819.5亿元,单体平均规模4.7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322个,同比增长18.8%,新签约项目转化率51%。

既要有“量”,更要有“质”,量质齐升,发展势头更好。

以“亭满意”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八大产业链为主线,主抓头部企业、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前后端企业,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延链强链补链。

1至9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中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3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46个,外资项目11个,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83个。全市新签约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八大产业链项目306个,占新签约项目总数的78.9%,比去年同期上升8.7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呈加速聚集趋势。

迈步新时代新征程,滁州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惟有用奋斗书写,以实干作答。滁州正以“虎口夺食”的拼劲招项目、“钉钉子”的韧劲建项目、“绣花”的功夫谋项目,抓产业、引项目、壮实体,增动能、拓空间、谋未来,奋力干出“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好业绩。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统筹安全与发展,弹好钢琴的每个键,奏响一曲稳中有进的昂扬主旋律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安全的发展必定是脆弱的,没有发展的安全则是不可持续的。

疫情之下,不确定性增加,如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效”与“统筹”之间,既要有通盘考量的视野,又要看兼顾筹划的能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9月3日,接省外协查通报,2名新冠肺炎阳性人员近期活动轨迹涉及滁州市。经专家组研判后,9月4日6时起,主城区实行临时性管控措施。

严控人员聚集,不举办群体性活动、不举办大型会议,暂停游园、集市、文艺演出、广场舞等群体性活动,实行“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同时,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人员,就地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报到转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

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抗击的是疫情,保卫的是家园。全市上下争分夺秒、以快制快:流调员与病毒赛跑,“大白”冲在最前方,“小哥”默默坚守保障……织密“防护网”,筑牢“防护墙”。

9月7日0时起,主城区有序解除临时性管控措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以雷霆之势迅速有力扑灭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短短三天,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员工返岗率多少?”“疫情有无产生影响?”“复工复产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9月7日上午,市委书记许继伟赴滁州经开区和南谯区、琅琊区,深入博西华家用电器、扬子空调、守塑科技等工业企业,实地了解生产经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并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稳信心、办实事、促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围绕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市委书记许继伟连发“三问”。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立场强不强?守土尽责、带头示范的担当够不够?攻坚克难、竭尽全力的韧劲足不足?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标杆高不高?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紧扣市委、市政府信访工作“12345”的总体思路,全市上下按照“一改两为”要求和信访工作有关部署,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坚持主官主抓、专班专责,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有效化解一批疑难复杂问题,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全市信访形势稳步向好。

春风化雨,排忧解难。

滁州,正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针对性的解决举措,用心用情、严谨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切实做到群众反映问题桩桩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市域和基层。

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中,保持“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持续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扎实做好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带来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满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回应人民期待,反映人民心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关键词、高频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更加安全的发展环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在滁州这座城,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向来毫不保留、全力以赴;坚定不移谋发展,让人民乐享幸福生活,始终步履不停、勇毅前行。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让幸福滁州不断延展,滁州在行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直面新需求,回应新期待,今年以来,滁州聚焦十项暖民心行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用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在高质量发展中尽享幸福美好新生活。

“通过琅琊区‘三公里’家门口线上招聘会,我足不出户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说起就业过程,滁城大学生谢玉洁如是夸赞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市人社部门通过一系列实之又实举措,织密就业帮扶网,为劳动者就近就业提供便捷暖心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3513个、短期见习岗位2198个、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3080个、临时性专岗2141个、新增基层人才22046人。

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扩容提质工程,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千企百校.智汇滁州”高校毕业生集中云招引等就业帮扶活动超1000场次。今年以来,累计吸引大学生留滁来滁就业近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7.4万人。同时,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为社区3公里半径内居民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目前,全市16个试点社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见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天烧的什么菜呀!”10月21日中午11点,明光市女山湖镇对龙村老人李祥安准时来到了老年食堂。

今年明光市通过新建、改扩建养老服务站方式,完成全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布点建设工作。在女山湖镇,当地把原来老旧闲置的镇计生服务所,改造成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是农村空巢、独居老人们的生活变化。

从前“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如今,食堂已成为老人们另一个家,欢声笑语不断。

老年人居家,“食”有所依事不小;幼儿托育,守护童心难放心。一老一小,牵挂两头,都是民生。

“现在好了,有了正规专业的托育园,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家住丰乐社区的邵女士,对安心托幼始终抱着期待,如今算是彻底放下了心。“孩子不仅可以交到新朋友,回到家也会和我们分享一些趣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们做家长的真的很欣慰,很感激政府的这个政策。”

立足区情实际,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琅琊区积极探索以公办民营、政府补贴、集体采购、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多点发力解决群众“带娃难”“托育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有16家托育机构,共建设810个托位。

老人陪护、家庭收纳、美食制作……10月13日,南谯区同乐街道花园社区联合滁州市巾帼家政服务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放心家政”培训,丰富的理论和实操引发居民们的极大兴趣。

推动家政行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我市抓实抓好优质企业引育、服务技能培训、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竞赛和等级认定等工作,着力培养“放心用”的家政服务人员。今年以来,先后招引青岛兴宏信、合肥壹家等龙头家政企业5家,培育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8家,开展岗前培训、“回炉”培训3.3万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3万人次。

健康口腔、便民停车、快乐健身、文明菜市、老有所学……

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件件“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幸福感满满。

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滁州正扎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皖东人民群众的笑容成为滁州最美的风景,标注着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幸福指数。

空谈误事,实干兴滁。当下,全市上下正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思路举措、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全力收好官、开新局,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崭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