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伟:深度融入一体化 在发展的大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发布日期:2022-03-08 浏览次数:2608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滁州市坚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的战略机遇,以加强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和园区合作共建为抓手,深度融入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取得积极进展。
许继伟介绍,滁州市把毗邻合作作为重要平台,全力加快新型功能区建设,与南京建立多层多级定期互访机制,双方共编规划、共设基金、共建产业园、共同运营,目前,启动区一期近10平方公里路网框架全面拉开、项目完成布局,二期约15平方公里启动建设,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多个项目建成投产。
在双招双引方面,滁州建立八大产业链“链长制”,主攻长三角,顶格招商引资,鼎力招才引智。2021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02个、新开工416个、新投产312个,其中来自沪苏浙的项目达50%;引进了一批投资50亿、百亿以上工业大项目,均创历史新高。目前,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链条完整、龙头集聚、技术领先”的发展格局,新引进一批高端人才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聚力多层合作,滁州8个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实现合作共建全覆盖。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建立的中新苏滁高新区,集聚各类企业近700家,引进工业项目260多个。与南京结对合作帮扶,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凤阳“千亿硅谷”、明光“绿色涂料之都”、定远新型化工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滁州市还把畅通循环作为重要基础,推进交通链接、创新链接和服务链接,与沪苏浙形成了8条高铁轻轨、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5个内河港口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与上海杨浦区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与长三角40个城市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网上跨省通办。
与此同时,滁州市把民生共享作为重要目的。与合肥、南京等周边城市建立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与长三角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81个、实施合作项目139个,引进学校11所,与长三角成员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与全国200多个城市实现公交“一卡通”,与周边城市实现疫情防控、警务合作、应急灾备等通联协作。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努力在融入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许继伟说,滁州市将当好主力军,主动学习对标沪苏浙城市城区和园区,积极在融入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借势借力,拉升标杆、奋勇争先,敢于横向比、勇于向上攀,当好全省一体化发展的主力军,推动各项工作争进位、走在前。
围绕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建设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滁州市将提速提效省际毗邻区合作,加快打造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深化与合肥都市圈多领域合作,加强园区共建;用好南京与滁州结对合作帮扶机制,在产业、交通、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形成更多务实成果;整市域推进“四化同步”,聚焦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纳入皖北振兴的定远、凤阳、明光等地高质量发展。
此外,滁州市将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一产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开展种业振兴、数字赋农等行动,建成一批面向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持续带动农民增收。二产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加强长三角产业链共育,努力把滁州建设成长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三产实施“锻长补短”行动,推动更多滁州工业消费品和旅游产品走进长三角、走向全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畅通大通道、融入大循环。
许继伟表示,滁州市今年将强力“双招双引”、推进深层合作、促进共建共享、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在上年基础上再有新增长,进一步加强与沪苏浙相关城市城区和园区的深层次合作,推动创新、金融等资源要素深度交融、高效流动,创优“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办实事求实效、惠民生优环境,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和企业获得感。